名大 不老。 5大排毒消腫食物!名中醫揭露天天這樣喝,健康又不老

神農本草經

名大 不老

紅豆水︰ 中醫認為,紅豆性平,而紅色屬「心」,而「心」包括心臟、血液及血管…等,也與「小腸」有相關性,紅豆水能促進血液的循環,適合怕冷、容易手腳冰冷的陽虛、氣虛、血虛體質,以及有排便不順、下肢容易水腫的人飲用。 綠豆水︰ 中醫認為,綠豆性涼,綠色屬「肝」,而「肝」包括、眼睛、子宮、情緒.. 等,也與「膽」有相關性,綠豆水最適合怕熱的陽盛、陰虛體質;也適合容易口乾舌燥,因食物或過敏源引起的皮膚過敏的人。 黑豆水︰ 中醫認為,黑豆性平,黑色屬「腎」,而「腎」包括、泌尿與生殖... 等,也與「膀胱」有相關性,黑豆水最適合腎虛體質;容易腰酸、疲勞、少年白者也適合喝。 黃豆水︰ 中醫認為,黃豆性平,黃色屬「脾」,而「脾」包括脾臟、消化與吸收,也與「胃」有相關性,黃豆水最適合脾虛體質的人,家族病史有的人以及目前血糖偏高的人也適合飲用。 薏仁水︰ 中醫認為,薏仁性寒,白色屬「肺」,而「肺」包括呼吸系統、... 等,也與「大腸」有相關性,薏仁水最適合濕熱、痰濕體質的人,有青春痘、褐斑、想美白等皮膚症狀的人也可飲用,但孕婦與體質偏寒者較不適合。 哪種情況不能飲用這些水呢? 腎臟疾病、血鉀偏高、高尿酸者較不適合飲用。 本文獲「樓中亮預防保健網」授權轉載,原文 夏天太陽大,許多民眾擔心曬黑後皮膚白不回來,或是因此老化、長皺紋。 營養師表示,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、C、D、E的食物,像是花椰菜、南瓜、芒果等,對美白、抗老都有效! 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黃淑敏建議多補充以下四種營養素,幫助美白、抗老、預防皺紋、防止皮膚粗糙、保持肌膚彈性。 維生素A 功效:避免皮膚水分蒸發、防止曬後皮膚粗糙。 食物:牛奶、奶油、乳製品、蛋、肝臟類。 維生素C 功效:美白、抗老、防止皺紋、保持皮膚彈性、避免皮膚受紫外線傷害、加速曬傷後皮膚癒合。 食物:各類蔬果,以深綠色蔬菜、柑橘類水果含量特別豐富。 維生素D 功效:使血管更有彈性,不易老化。 食物:牛豬雞肝、奶油、蛋黃、乳製品、鮪魚、沙丁魚、小魚乾及魚肝油。 維生素E 功效:防止皮膚粗糙及乾裂、維持皮膚細胞健康。 食物:植物油(大豆油、小麥胚芽油)、堅果類(杏仁、花生、葵花子、核桃)、全麥製品(其中又以小麥胚芽的含量最高,吸收率也較高)。 除此之外,維生素B群對皮膚保養也有幫助,可以保護皮膚油脂正常分泌,保留皮膚因日曬而流失的水分,防止皮膚乾燥及乾癢。 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有各類蔬果、五穀雜糧、豆魚蛋肉、堅果與種子類食物。 這個星期全台有雨,又濕又黏! 如果飲食又油膩、又重鹹,還經常,體內濕氣就會更嚴重而不易察覺,導致代謝功能異常。 身體可以除溼嗎? 2食物+2法排除體內濕氣 想要排除多餘水分,選擇生津解渴、降心火、消暑的紅豆薏仁。 是消水腫明星食物,也有利尿功效。 是白米的20倍以上,可促進腸胃蠕動、排宿便。 薏仁 常在甜品中出現,有熟悉的美白、消水腫功效,也可改善便秘、痘痘,養顏美容。 水腫的原因很多,最主要是大量重鹹食物,讓水分滯留也營養失衡,營養師建議2方法除盡體內濕氣! 1. 降低鹽分攝取量: 調味料(醬油、醋,番茄醬等)、各式沾醬、醃製食物。 選擇原型食物+高纖食材: 不經加工的原型食物,尤其是雜糧、蔬菜及水果,可以排除多餘鹽分、助水分排出。 什麼是「胃鏡減重」? 「胃鏡減重」其實就是利用一般的無痛胃鏡方式,來進行一連串的減重治療,包括早期台灣即已開始施行的胃內水球(透過放置水球形成飽腹感、減少食量)就是「胃鏡減重」的方式之一。 劉家嘉醫師表示,吳小姐使用的是「胃內肉毒桿菌注射」的胃鏡減重法,原理是將胃內肉毒桿菌施打在胃部正確部位與使用正確劑量,可以改變許多人體腸胃道賀爾蒙並延緩胃排空時間、減少飢餓素、促進飽足腸泌素GLP-1的分泌,讓患者在接受治療後,飢餓感能下降,飽足感上升,管住自己的食慾與嘴巴,再配合正確的飲食與運動習慣,達到降低體重的結果。 除了5個月就減重24公斤的吳小姐,59歲的陳先生,在4個月內減了將近17公斤,腰圍從36吋降至29吋,現在已穿得上西裝;25歲的陳先生4個月也減了將近16公斤,持續6個月沒有復胖。 畢竟肉毒桿菌素仍是一種神經毒素,有些特殊疾病患者,並不適合在胃內施打肉毒桿菌素,故建議仍須經過專業胃鏡減重醫師的評估。 提醒大家,「胃鏡減重」雖有相當的成效,但須搭配均衡飲食、規律運動、正常作息,才能達到健康、長期不復胖的效果! 中國大陸人氣女明星孫儷,平時繁忙的演藝生活之外,仍相當注重保持身材,深諳養生之道。 近日,她的經紀人郭思依照孫儷的減肥方法,由圓滾滾的身材,成功甩肉74斤(即37公斤),變身成為輕盈窈窕的身形,與心儀的對象結婚。 減肥時控制卡路里固然重要,但是若長期選擇低營養密度的食物,可能導致體脂肪上升、下降、易疲倦、氣色差等狀況。 什麼是「高營養密度的食物」?楊斯涵營養師認為減重時不可或缺的食物有: 「優良低脂蛋白質,減脂增代謝」、「高纖穀物及蔬果,養顏好氣色」,攝取足夠的這2種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食物,才能維持身體新陳代謝運轉,瘦得漂亮、有活力。 優良低脂蛋白質,減脂增代謝 吃食物,相較於澱粉及脂肪,使身體需消耗更多卡路里,因此蛋白質有助於提升基礎代謝率。 減肥時不吃肉,將使肌肉量降低,下降身體基礎代謝率,使身體成為「易胖體質」。 楊斯涵營養師進一步解釋,低脂蛋白質的食物,不僅指雞胸肉或雞蛋,種類可以多變化像:無糖豆漿、魚肉或海鮮,甚至是牛腱肉、菲力、豬里肌肉,也屬於低脂肪量的種類。 外食族可多利用便利商店或自助餐,取得茶葉蛋、無糖豆漿、雞腿肉、蒸魚等補充。 高纖穀物及蔬果,養顏好氣色 「纖維質」可縮短腸道毒素累積時間,幫助排便順暢,而「抗氧化物」,如:維生素C及E,具有美白、滋潤皮膚的功效。 每日青菜至少須達3份,即3個拳頭以上的青菜量。 外食族常有全穀類、青菜攝取不足的困擾,營養師建議可多選擇便利商店的地瓜、燕麥飲品、生菜沙拉、滷味或鹽水雞的青菜或自助餐的南瓜、五穀飯、炒青菜解決。 孫儷7日減重菜單 第一天:共955大卡 早餐:2片麵包、200克優酪乳1杯 午餐:10個水餃、1杯薑茶、1顆柳橙 零食:1個紅蘿蔔 這樣吃更健康: 麵包種類建議選擇全麥吐司,可另外加上無糖豆漿。 第二天:共1088大卡 早餐:2片麵包、1顆水煮蛋、1杯低脂牛奶 午餐:義大利麵、1杯200克的優酪乳、1顆橘子 零食:2顆大番茄 晚餐:1碗皮蛋瘦肉粥、8顆草莓 這樣吃更健康: 義大利麵選擇蛤蜊或雞肉口味的更佳,額外加上1份燙青菜或生菜沙拉,青菜量更足夠。 第三天:共1397大卡 早餐:1罐八寶粥、1顆水煮蛋 午餐:1份炒米粉、1晚紫菜湯、1顆蘋果 零食:2根小黃瓜 晚餐:1個肉包、1碗小米粥、1根香蕉 這樣吃更健康: 燕麥飲品替代八寶粥,炒米粉另外再加上滷豆干、紫菜湯換為燙青菜,青菜量才足夠,小米粥改為無糖豆漿。 第四天:1397大卡 早餐:1個包子、500ml的蔬果汁 午餐:1碗炒飯、1碗番茄雞蛋湯 零食:1個甜椒 晚餐:1份涼麵、1顆茶葉蛋、1顆奇異果 這樣吃更健康: 全麥鮪魚吐司替代包子,甜椒增加為2個。 第六天:801大卡 早餐:4片全麥蘇打餅乾、1顆蘋果 午餐:1碗炒飯、1碗玉米濃湯 零食:1顆大番茄 晚餐:1份炒豆腐、1根香蕉 這樣吃更健康: 炒飯額外加上燙青菜,大蕃茄再加上無糖豆漿。 楊斯涵營養師認為這份7日菜單的卡路里適合女生減重,若能將優良蛋白質及高纖蔬果替換原本食物,能更增加飽足感、提升代謝,使減重效果更持久。 本文獲「問8健康諮詢平台」授權轉載,原文 這5種黑色食物抗老又護心?營養師完整解答! 1. 黑木耳減少膽固醇吸收、加強血糖的控制、降低肥胖風險 富含膳食纖維的黑木耳,2朵 100g 就有6. 5g的超高纖維 不要小看這6. 5g的纖維,100g的竹筍也才2. 3g纖維,一天建議量為25-35g。 纖維不可消化,所以可以通過小腸而進入大腸,讓細菌代謝其中一部分,產生短鏈的脂肪酸和部分的氣體,而這短鏈的脂肪酸可以提供燃料給大腸細胞,並且維護的健康。 同時膳食纖維也能減少的吸收、加強血糖的控制、降低肥胖的風險。 黑芝麻含有強效的抗氧化多酚 鈣質含量TOP2的 一小湯匙10g即有146mg的鈣 是補鈣的好幫手,黑芝麻也含有強效的抗氧化多酚,也是它能夠被強力推薦的原因。 若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話,可選擇黑芝麻粉,加入在豆漿、牛奶中十分適合好喝。 黑豆預防骨質疏鬆、減緩更年期症狀 黑豆是大豆的一種,含有高量的葉酸及豐富的膳食纖維,黑豆富含大豆異黃酮,異黃酮素 isoflavones 為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 phytoestrogen。 除了可以預防骨質疏鬆、減緩更年期症狀外,在預防心血管方面,大豆異黃酮有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 俗稱壞的膽固醇LDL-C ,必且增加高密度膽固醇 好的膽固醇HDL-C 的功效,進而預防動脈硬化或冠狀動脈等心血管疾病。 黑巧克力預防中風及降低血壓 1週只需要45公克的黑巧克力 約兩片 ,對於預防中風及降低血壓很有幫助。 黑棗,便秘必吃聖品 18顆小黑棗 含核重量60g 即有5. 4g的膳食纖維,是便秘必吃聖品,但要記得吃的同時須配水300cc,在纖維吸收了水分後,使糞便體積增大,較大的糞便體積可以刺激腸道肌肉,讓排便更省力更容易。

次の

退伍也改不掉!當兵「3大習慣」老鳥超有共鳴:真的忍不住

名大 不老

文 吳瓊 余樂 編輯 余樂 來源:財經十一人 停業半年,這一次,影院復工的消息終於不再是「狼來了」。 隨著疫情的緩解,各個行業陸續復工,電影院已經成了極少數仍然全線停工的行業之一。 7月16日中午,國家電影局終於發佈通知,稱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,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。 中高風險地區暫不開放營業。 7月16日下午,影片《第一次的離別》宣布7月20日全國公映,這是今年春節院線停工后首部宣布登陸影院的作品。 此外,《財經》記者詢問《唐人街探案3》等影片的製片方萬達電影是否有上映計劃,截至發稿未能得到回復。 電影院會復工嗎 7月20日,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會準時復工嗎? 國內某連鎖院線負責人告訴《財經》記者,該院線20日應該會第一時間恢復營業。 部分影院的負責人則比較謹慎。 浙江紹興一家國營電影院的負責人表示,開工計劃需要等下周有影片到位才能制定。 廣西賀州的影院投資人彭崇喜也告訴《財經》記者,復工可能沒有那麼快,得看電影的發行計劃,看是否有具備票房號召力的大片上映。 另外,停工多日,影院也有很多準備工作需要從頭開始。 停業半年,彭崇喜的影院員工大多都已離職,他需要確認有多少人能回來。 他初步統計了一下能回來的員工數量,每個店大約有七八名。 「一般標配是十幾個人,現在是暑假期間,再找找兼職,差不多可以開起來了。 」他說。 但是,他認為7月20日開業還是有些趕。 現在的片源大多是數字拷貝,需要發行公司將裝有影片的移動硬碟通過快遞送到各地的影院,「快遞也需要時間。 」他說。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是,除了已經宣布定檔的《第一次的離別》,當影院開門的時候,觀眾能看到什麼電影? 自疫情發生以來,原本計劃在2020年春節檔上映的《唐人街探案3》、《奪冠》、《姜子牙》等備受關注的國產大片紛紛推遲上映,此外還有張藝謀作品《堅如磐石》,梁朝偉、段奕宏主演的《獵狐行動》等影片已發佈預告,等待上映。 這些影片截至發稿尚未發佈定檔消息。 《第一次的離別》是一部文藝片,曾獲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兒童單元最佳影片、東京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。 這部影片在7月13日就以「定檔全國影院復業第一天上映」的方式宣布定檔。 該片出品方發文稱,在全國影院復業的第一天上映該片的決定「艱難但無比堅定」,因影院復工後面臨更大經營壓力,需要新片放映,而《第一次的離別》願為中國電影業的復甦貢獻一份力量。 前述連鎖院線負責人表示,他們計劃先放映一些疫情期間中國影迷錯過的進口影片,之後再根據市場的恢復程度,陸續安排未能登陸春節檔的國產大片上映。 由於歐美地區的疫情爆發比國內晚,電影院停業也較晚,在那期間,有不少影片在歐美地區上映,但沒有進入中國。 「先拿以前的片子暖暖市場,然後再陸續放新片。 」他說。 彭崇喜在停工期間接受《財經》記者採訪時也曾表示,等到電影院能夠復工的時候,計劃先放一些老片預熱。 目前,國內僅北京市丰台區尚有4個疫情中風險地區,這些地區的影院暫時無法恢復營業,但到7月20日,這一數字有可能進一步下降。 影院復工一波三折 聽到可以開放營業的消息,彭崇喜的心情「當然肯定是高興的,但好像沒有特別激動,可能是等太久了吧」。 微博有一個名為「電影院復工」的超級話題,電影院停業的半年裡,在其中發帖的大多是苦苦等待影院復工的基層員工,瀰漫著焦慮的情緒。 每次一有利好電影院復工的消息傳來,大家都備感振奮。 今天消息一出,超話中同樣一片歡騰,但也有網友表示:怕了,不會像上一次一樣期待落空吧。 畢竟影院人在這半年裡已經經歷了太多次的希望與失望。 在停業的半年間,電影院曾經多次傳出復工的消息。 今年3月,新疆、內蒙古、四川、福建等地的部分電影院曾短暫復工,但票房慘淡。 3月27日,國家電影局發佈緊急通知:所有影院暫不復業,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。 影院再一次回歸沉寂。 4月底,網上流傳出一份江西撫州、宜春兩地的電影院「五一」可以復工的文件,最終也未能成真。 期間最大的利好消息是,5月8日,國務院印髮指導意見,其中提到,可以採取預約、限流等方式,開放影劇院、遊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閑場所。 當時很多業內人士認為,電影院是真的可以復工了。 但是電影院的主管部門國家電影局並未出台相應的通知。 這一等,又是兩個多月。 7月14日,有「電影院即將於7月15日正式恢復營業」的消息傳出,但中國電影、橫店影視、華誼兄弟等影視公司迅速闢謠,表示目前尚未接到相關通知。 直到7月16日,國家電影局的正式通知出台,影院人才終於吃到了「定心丸」。 他同時表示,國產片通常對上座率會有更高的期待值,因此會選擇將國產新片留到政策進一步放寬、市場進一步回暖后再放映。 」 有業內人士認為,從旅遊市場的恢復情況來看,官方出台放寬影院經營的消息可能也無法立即讓市場「滿血復活」,消費者依然會因為擔心疫情而選擇不去看電影。 但彭崇喜認為,對主要客群是年輕人的電影院而言,只要有好的片子,就不用愁上座率,對主要客群為家庭的影院和影片,影響可能較大。

次の

拍攝者不救!頑皮小象惹怒老灰鵝 飛撲狂啄只有逃的份

名大 不老

高齡者最常問:「怎麼做才不會臥床不起?」、「怎麼樣才能常保健康?」、「吃什麼才能延年益壽?」、「想要無病無痛的離開?」答案都在本書裡。 日本復健醫療先鋒醫師安保雅博、中山恭秀於《好好走路不會老》一書提供多年的醫療經驗,教導讀者如何預防老後臥床不起,提醒大家:為了健康一定要每天走路。 也藉由物理治療師豐富的臨床案例、清晰易懂的彩色圖解,解析簡單的伸展、微肌力訓練運動,以激勵讀者正確走路、強筋健骨,永保健康活力。 請參考第4章〈打造能持續健康走路的身體〉進行「股四頭肌」、「腿後腱」、「小腿三頭肌」、「背肌」的17個微肌力訓練,躺著、坐者、站著、趴著都行,只要適量鍛鍊這四個肌肉,就能每天健康走路。 透過伸展進行有效的步行時,效果會加倍顯著。 即便做一次的負擔不是很大也沒關係, 重要的是盡量提高做的次數。 名人推薦 侯鐘堡 原力復健科院長 范政弘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 陳相宏 復健專科醫師 蔡佳芬 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 鄭雲龍 脊椎保健達人 作者簡介 安保雅博 復健專科醫師/博士。 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,復健專科診療部長。 1990年畢業於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,1998-2000年於瑞典的卡羅林斯卡學院(Karolinska Institutet)留學。 2007年開始擔任復健醫療醫學講座主任教授,2016年擔任同院副院長一職。 他是復健專科醫學先鋒,主治腦中風後遺症,以對重度麻痺患者作肉毒桿菌注射治療而聞名。 臨床經驗超過15,000次,對輕度或中度麻痺患者則施以電磁波,反覆刺激頭蓋骨治療配合密集式的復健。 東京都指定他所服務的醫院為地區性復健醫療支援中心,他在各地區活動中心舉辦超過80次以上演講,教導許多高齡者預防臥床不起的方法。 編著、監修書有《改善腦中風麻痺!手腕及手指的復健手冊》、《腦中風造成的重度麻痺也不要放棄!可以抬起手的復健手冊》(講談社)等。 中山恭秀 物理治療師/博士(復健科學)。 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復健專科技師長。 1992年畢業於東京都醫療技術短期大學,1998年畢業於明治學院大學,2001年完成筑波大學研究所復健課程,2012年完成筑波大學人類綜合學科研究科學課程,2013年以分院技師長身分開始,在目前醫院服務至今。 擔任四個附屬分院的統籌部署長,管理許多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。 有27年的臨床經驗,負責大部分領域的物理治療。 如改善腦中風後的局部麻痺、帕金森症等「中樞神經」所造成的行走、行動障礙;以解析三維運動為研究基礎,同時深入觀察因年紀增長造成的運動功能、能力的變化,研究什麼樣的人容易跌倒?要做哪些事才能幫助走路或站立等問題。 除了每天研究「能為眼前的患者做些什麼」,還忙於臨床業務及指導後進,也積極投身於研習會、演講,大學客座講師、連載執筆,擔任所屬學會的雜誌編輯及論文審核委員,還有各種學術大會的主講者及主持人等。 編著書有《從臨床案例來了解理學療法學》、《三天內評價理學療法療效計劃》(南江堂)等。 譯者簡介 李俊德 曾任職出版社編輯,現為專職譯者。 在我擔任診療部長的復健醫療科裡,主要是協助住院患者出院後,如何恢復身體機能運作。 針對腦中風造成麻痺的患者,進行復健醫療讓他們能夠恢復行動,而針對術後患者,則協助他們在安養狀態下預防肌肉及關節的機能鈍化(廢用性症候群)。 我也會在門診診療出院後持續來醫院進行治療的患者,或是從其他醫院轉診過來的患者。 復健醫療是一門關於「障礙」的醫療。 少子、高齡化的現代社會,高齡者的增加也就意味著身體有障礙者的增加。 我想解救這樣的狀況,所以沒有像我父親一樣成為外科醫師,去接觸急救醫療,而是一開始就選擇了復健醫療作為終身職志。 做為一名醫師,這工作雖然不起眼又無聊,但我認為這是自己的使命。 復健醫療和以手術、急救為主的醫療體系比起來,其實落後許多,甚至最近在世界知名的教科書上都還若無其事地提到,腦中風造成的麻痺,輕微者要一個月,嚴重者三個月也無法改善。 我們都希望患者能夠稍微有所恢復,但卻有著讓人提不起勁的障壁。 我們不想做隨處可見的事,而是做極具特色的事業,所以主動走出去,到處舉辦演講會,每場人數不多,大約都是二十到三十人,且大多是銀髮族,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舉辦超過八十次以上了。 我們主要是根據聽眾們的期望來決定演講內容,大多是「要怎麼做才不會臥床」或「怎麼樣才常保健康」。 我們希望這些演講的內容對大家多少有用,所以將在家裡也可以做的步行練習、關節運動等復建方法整理成小手冊,結果被出版社看到,才有了這次出版成書的機會。 本書是我和理學療法士中山恭秀先生的共同著作。

次の